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1-2023年度立项课题结题
发布者:王瑛  发布日期:2024-05-05 查看:387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结题通知请参阅以下链接:https://www.chinazy.org/info/1044/16345.htm
请根据以下所列要求提交结题材料:
1、提交结题材料PDF文件(按目录顺序)
2、在“结题验收”模块的“佐证材料”中提交结题汇总表excel文件
3、在“项目成果”模块中登记项目成果(论文、报告等)
结题工作QQ群号为127279907,如有疑问请入群咨询。
材料提交时间:
2024-04-23至2024-07-17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 | 雷晓琴 | null |
2 | 适应县域载体城镇建设的职业教育担当研究 | 徐伟 | 其他 |
3 | 职业教育社会贡献度评价研究——基于高水平专业群 | 茹家团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4 | 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 吕利平 | 校外专家 |
5 | 智能网联汽车中的智能交互技术研究与实践 | 马楠 | 其他 |
6 | 职业教育助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 张立 | 其他 |
7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 张栋科 | 其他 |
8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 杨智勇 | 其他 |
9 | 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的文化基因危机与对策 | 滕露艳 | 其他 |
10 | 职业本科院校评价体系研究 | 马成荣 | 党政办公室 |
11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落地实施研究 | 周建松 | 其他 |
12 | 类型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魏会超 | 其他 |
13 | 国际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前沿研究数据库指标体系研究 | 郭一蓉 | 其他 |
14 | 共同富裕背景下职业教育使命与担当研究 | 方俊良 | 其他 |
15 | 类型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 周蕾 | 其他 |
16 | 新《职业教育法》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基本逻辑与行动策略 | 李曼 | 其他 |
17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 史玉丁 | 其他 |
18 | 工业革命4.0时代职业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冯英 | 其他 |
19 | 数字化管理平台服务职业院校治理模式研究 | 张昂 | null |
20 |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 程律莎 | 机电工程学院 |
21 | 产教融合生态与应用型学科建设研究 | 李小鹏 | 其他 |
22 | 新《职业教育法》下受教育者权利的企业保障义务研究 | 卢颂馨 | 经济学院 |
23 | 制造强国战略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 王珩安 | 其他 |
24 |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及建设路径研究 | 鲍风雨 | 其他 |
25 | 粤港澳职业院校毕业与就业数据库评价指标研究 | 李鹏虎 | null |
26 |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效果测度研究 | 谢德新 | 其他 |
27 |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创新研究 | 王瑛 | 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
28 | 传统技艺传承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关系研究 | 陈洁标 | 党政办公室(党委统战部) |
29 |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数据库指标体系研究 | 王如玉 | 其他 |
30 | 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职教育改善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使命与担当研究 | 卞飞 | 发展规划办公室 |
31 | 欧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 | 桂敏 | 其他 |
32 | 职业教育改革对学生职业发展与收入水平影响研究 | 杨钋 | 其他 |
33 | 全国中职学校基本发展状态大数据评价指标研究 | 包水梅 | 其他 |
34 | 全国高职院校基本发展状态大数据指标体系研究 | 邬大光 | 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含学报编辑部) |
35 | 深圳继续教育与培训(终身教育)数据库评价指标研究 | 卢彩晨 | 其他 |
36 | 金砖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路径与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 苑大勇 | 其他 |
37 | 国外知名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大学)评价指标研究 | 别敦荣 | 其他 |
38 | 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发展方式及路径研究: 以国际知名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 江小华 | 其他 |
39 |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实践研究 | 刘凤德 | 其他 |
40 | 适应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的职业教育战略方向和重点——需求侧角度的分析 | 田帆 | 其他 |
41 | 国家急需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区块链与数字经济为例 | 杨东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42 | 数字化与职业教育时代化研究 | 郭静 | null |
43 |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产业逻辑与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战略研究 | 高珂 | 其他 |
44 | 新征程、新理念、新逻辑、新路径研究 | 史少杰 | null |
45 | 新产业工人与新技术技能: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深度互动路径研究 | 袁春经 | 其他 |
46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说课”内容和管理平台建设 | 龚涛 |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
47 | 国际比较视野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 金慧 | 其他 |
48 | 2022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说课报告 | 李亚昕 | 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
49 | “双碳”战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 张利 | 其他 |
50 | 实践哲学视域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 赵蒙成 | 其他 |
51 | 职业教育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小企业经验证据 | 葛超 | 经济学院 |
52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张世文 | 其他 |
53 | 高职院校助推乡村振兴实施路径设计研究 | 程方启 | 其他 |
54 |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状态数据库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 李小娃 | 其他 |
55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才数字能力培养研究 | 曾秀臻 | 教科文职教联系中心(教科文亚非中心) |
56 | 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 王粤 | 其他 |
57 | 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江涛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58 | 2006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趋势:文献计量学分析 | 艾茁 | 其他 |
59 | 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案例研究 | 高洋 | 其他 |
60 |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路径 | 李成海 | 其他 |
61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下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 | 周叶露 | 其他 |
62 |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对比分析、优势互补分析及案例探究 | 张勇强 | 其他 |
63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中深度学习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 龚苏宁 | 其他 |
64 | 职业教育领域深化科教融汇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管辉 | 本科教育学院 |
65 | 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背景下职业教育培养“双碳”目标所需人才的路径研究 | 朱洪强 | 其他 |
66 | 我国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主要模式和基本特征研究 | 王建梁 | 其他 |
67 |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培养路径研究 | 朱玮炜 | 其他 |
68 | 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康明 | 其他 |
69 | 职业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 范宇竹 | 其他 |
70 |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比较研究 | 周红 | 其他 |
71 | 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融合探究 | 杨雯 | 其他 |
72 | 数字化技术对课堂革命产生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 周耀鹏 | 其他 |
73 |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 | 杨灵 | 其他 |
74 | 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机制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卢闪闪 | 其他 |
75 | 数字化技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研究 | 程聪 | 其他 |
76 |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 糜莉 | 其他 |
77 | “双高计划”背景下中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对接机制研究 | 鲁煦 | 其他 |
78 | 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育统计指标研究——以人才培养匹配度为例 | 刘悦凌 | 其他 |
79 | 产教融合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实现路径与评价机制研究 | 关琳 | 其他 |
80 |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内涵、运行机制和发展路径研究 | 崔发周 | 其他 |
81 | 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建设成效的评价研究 | 王忠杰 | 校外专家 |
82 |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工匠培养路径研究 | 桑彬彬 | 校外专家 |
83 | 职普融通条件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与社会功能的确立 | 朱冰 | 其他 |
84 | 共生理论视角下适配首都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钟莹 | 其他 |
85 |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路径研究 | 王捍天 | 其他 |
86 |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与实践——以高职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 白健美 | 其他 |
87 | 全过程育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 冯艳 | 系统用户 |
88 | 中国职业教育“出海”发展研究 | 张立博 | 其他 |
89 | 党的十八大以来产教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梳理研究 | 汪浩 | 校外专家 |
90 | 电力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路径探索研究 | 胡蝶 | 创新创业学院 |
91 | 基于意义感的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路径研究 | 白晓明 | 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
92 | 新疆职业院校哲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研究 | 宋彩凤 | 其他 |
93 | 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一体化的路径研究 | 庞波 | 其他 |
94 |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内涵与机制建构研究 | 陈凤英 | 其他 |
95 | 职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个案研究——以会展专业为例 | 宋波 | 其他 |
96 | 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路径探析——以建筑工程专业群为例 | 李江华 | 建筑工程学院 |
97 | 民族非遗文化传承的高职教育路径研究 | 廖丹璐 | 其他 |
98 | 职业教育服务粮食安全的战略内涵、目标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 | 董生忠 | 其他 |
99 | 新时代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弘扬工匠精神路径研究 | 张炜炜 | 其他 |
100 | 职业教育“3+N”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研究 | 梁鹏 | 其他 |
10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 李泓 | 教学部门 |
102 | 职业教育解决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路径研究 | 郭克锋 | 校外专家 |
103 | 职业院校企业兼职专业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 周红雨 | 其他 |
104 | 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测评模型建构研究 | 姜博仑 | 其他 |
105 | 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邢昊 | 系统用户 |
106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路径探索研究 | 侯炬凯 | 其他 |
107 | 大龄自闭症群体自理自立融合职业教育模式探索 | 崔莉莉 | 系统用户 |
108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新经济新技术路径研究 | 王艳 | 其他 |
109 | 校企一体化背景下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杜爱杰 | 其他 |
110 | 职业教育中高职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 杨沛文 | 其他 |
111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 | 彭康华 | 测试院系 |
112 | 化工职业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 何春霞 | 合作单位 |
113 | 在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 王迎春 | 其他 |
114 | 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陈涌 | 其他 |
115 | 工匠精神与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融合研究 | 瞿林艳 | 其他 |
116 | 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 黄莺 | 其他 |
117 | 地方医学院校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创新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 任玥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118 | 职业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 马宁 | 其他 |
119 | 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集群与行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 李娜 | 医护学院 |
120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 | 王小梅 | 其他 |
121 | 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机制研究 | 赵红梅 | 管理学院 |
122 | 基于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的行业产教 融合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 蒋庆磊 | 其他 |
123 | 以行业产业贡献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 | 任玉 | 其他 |
124 | 基于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 王春华 | 其他 |
125 | 面向医养健康产业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任甫 | 其他 |
126 | 职业能力发展评价为导向的医学职业教育关键办学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 李荣梅 | 其他 |
127 | 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机制研究 | 李旭冉 | 科研处 |
128 | 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与改革路径研究 | 罗尧成 | 科研处 |
129 | 基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体育 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 闫仁清 | 教学部门 |
130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生逻辑、现实偏差与路径建构 | 李慧萍 | 其他 |
131 | 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 吴根洲 | 其他 |
132 | “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新路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靳民 | 其他 |
133 | 数字化技术对课堂革命产生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 卢艳萍 | 其他 |
134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现状、原因和提升路径研究 | 孙远强 | 其他 |
135 | 职业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内涵和逻辑关系研究 | 皮秀军 | 其他 |
136 | “三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乡村振兴人才路径研究 | 陈小敏 | 其他 |
137 | 数字经济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科教融汇实施路径研究 | 刘星余 | 其他 |
138 |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 | 许立新 | 系统用户 |
139 | 新职业教育法保障“一体两翼五重点” 改革新模式研究 | 王超维 | 其他 |
140 | 新发展阶段高职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 | 汪晓君 | 其他 |
141 | 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建设内涵、运行机制 和发展路径研究 | 赵坚 | null |
142 |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能力转型研究 | 王金龙 | 校外专家 |
143 | 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 | 宋韶君 | 其他 |
144 | 基于类型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马良军 | 其他 |
145 | 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科研诚信研究 | 李悦 | 经济学院 |
146 | 职业院校《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 李兴洲 | 其他 |
147 | 智慧农业“科教产”融合体系探索与实践 | 王军 | 其他 |
148 | 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机制研究 | 袁亚兴 | 其他 |
149 | 技能中国建设职业教育制度性安排 和机制性落地举措研究 | 邓小华 | 合作单位 |
150 |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开发研究 | 王瑜 | 经济学院 |
151 | 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及内涵提升研究 | 张洪文 | 其他 |
152 | 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 海闻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
153 | 基于数字化学习中心的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 欧鑫 | 外聘教师 |
154 | 职业本科院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初步应用研究 | 刘少雪 | 其他 |
附件: